作者:程立
|
對于祠,我有一種特殊的情感,仿佛之于禪,我有一種別樣的敬畏和膜拜一樣。初二學梁衡的《晉祠》,我的身體陪著我的靈魂,在梁先生的指引下,拜謁了晉祠的祠。在海子的故鄉,我的家鄉,也有一座祠,村里老少稱之為“大廳”。“大廳”既是孩子們撒歡的樂園,也是大人們議事、族人婚喪嫁娶的公用場所,說是樂園,不光是它的結構畫棟雕梁,曲徑通幽,主要是因為無論紅白喜事,村里人都會集中辦伙食,土灶,柴火,大鍋紅燒肉、山粉圓,還有雞鴨魚等八大盤,對于一年吃不到三次肉的我們來說,那幾天儼然過年開大葷,以致于不惑之年的我,每每想起端著藍邊碗,靠在父親身邊吃他從桌上夾來的山粉圓子的情景,都會幸福地暗咽舌液。 老家的祠堂據說是當年程顥、程頤講學的經院。當朝皇帝首嘉其善,賜院一所,御題“伊川世第”,筆力蒼猷雄渾,淳樸厚重。我去過曲阜的孔府,鏤陰燙金的門楹至今不忘: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,同天并老道德文章圣人家。每當經過趙樸初的“世太史第”,自然想起孔圣人的“公府第”和老家的“伊川世第”。有時竊竊地想:在我故老之后,老家那幾間土磚屋,稍事修葺也算是“第”了吧?是不是人入地之后,屋才算第呢? 離老家祠堂六、七里地,有個叫曹坦的村子,據說曹操之子曹丕出生于此,故名曹誕后改為曹坦,曹丕在那兒度過戰亂的童年的地方,就是現在的育兒鄉。那么圣埠作為“埠”是不是歷史上哪位皇帝出生地或上下船只的渡口呢?古時帝王雖能一統江山,但那時出行既無奔馳,亦無寶馬,不是官轎,就是輪駁,甚或輕舟一葉。毛潤之有次路過安慶,就是躉于碼頭而未上岸。為考證,我陪市地方志的王主任到圣埠街上走訪過一位磨剪子的瞎子老爹。據瞎子老爹講,當年的圣埠和葉祠綿延一片。大清朝的一位皇帝老爺微服私訪,不知是逆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,途經安慶江面,一邊吟誦“此地宜城”,一邊觀賞沿途風光,但見江畔葉祠、余灣一帶,樹木葳蕤,瓜果繁碩,空氣中彌漫的瓜果的清香與江面上魚蝦的氣息充盈于胸。“魚米之鄉,帶朕登岸|”。主仆二人棄舟而上,一番洗漱之后,出客棧尋訪地方小吃。鎮上萬家燈火,往來熙攘,邊走邊瞧之際,突見人聲鼎沸,二人駐足,屏息而望。街旁庭院內,數張八仙桌,一主事大呼開席開席,但見一官人模樣,卻并不慌忙,將頂戴花翎端端正正敬于神龕之上,三拜九叩,叩畢,始對祖宗牌位俯首而躬。那不是愛卿葉老尚書嗎?熟悉的身影,竟然在這千里之外不期而遇。凝望行畢禮數,正在陪族親同飲的兵部尚書,皇帝老爺內心狂喜:哦,忠耿之臣葉老尚書,出此綠蔭之地,回鄉省親竟不忘先敬朝廷,后拜列祖列宗,朝中文武,若皆能如此,以江山社禝為重,則我大清基業萬世其昌! 回到京城,皇帝老爺大筆一揮:庭屋五十,良田百頃。兵部葉尚書萬般誠惶,疾呼無功不祿,堅辭不受?;实郛斈晟习断麻降牡胤剑瑫r人稱之為圣埠,葉尚書叩拜的院落,便是葉祠的祠。 為了還原沉睡在歷史深處的神龕和頂戴花翎,我曾陪同省作協老樵沿盛唐灣方向尋訪葉祠,尋找實物的祠和心里的祠。樓房和電線柱以及汽車的鳴笛,象一道道門檻無情地阻隔我與實物祠的重逢。我惘然地想,智慧的人類能將幾十噸笨重的飛行器操縱至月球,變現嫦娥奔月的神話,為什么不能發明一種通訊或是交通、或是另外一種方式,讓我們與歷史、與歷史里的人、與歷史里的馬頭墻圍爐夜話,相擁而談呢? 一塊塊大小不一的菜地和稻田,被城市排擠。葉祠的祠仿佛一位世紀老人,無言的端坐于被城市排擠的菜地和稻田之間,定格成一幅穿越時空隧道地黑白照片。冬日的陽光下,遠處的過江大橋和林立的高樓相映成趣,眼前的古祠和古樹還有婆娑地藤蔓相依為命。古祠前后三進,兩側廂群。六個版塊的馬頭墻,不卑不亢地折射出當年葉氏的尊榮;斑駁的青磚黛瓦石灰墻,依然難以掩飾彼時家族的顯貴。這座如今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宗祠,由葉尚書之嫡孫,時任陜西巡撫的葉建英捐建于光緒二年。葉巡撫剛正清廉,深得慈禧器愛,慈禧曾兩次供匾于葉氏宗祠。兩世皇恩浩蕩,葉氏家族群情萬慨,滿腹經綸的葉法撰聯一幅,以典出葉氏起源,悠久歷史以及對天恩的感拜: 受姓始南陽,溯瓜瓞之綿長,繼往開來,屈指二千余載。 宦游違北皖,望松楸而悵惘,封丘表墓,關懷四十三年。 何等愷耀啊,生前冊封田地,故后御修塋冢,護佑了半個世紀。 這祠堂還出了個名人呢,同行的老樵冷不丁來了句。他說的名人我知道,中科院副院長葉篤正,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,中科院院士。 08年的冬天,在北京的他的寓所,我曾經拜訪過這位皓發學者。 夜幕四合,我們告別葉祠的祠。百年葉祠象是累了睡了,又好像在默默地目送我們。我也在默默地想:天地無言,四季行焉;夜風中沉默地葉祠,她是在回憶另一個世界的古人,還是在惦念紅塵中的葉氏后人? 作者系安慶市新皖韻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
|
咨詢電話